跳到主要内容

5 篇博文 含有标签「企业应用」

企业应用开发与解决方案

查看所有标签

企业系统的云原生就是一场骗局

· 阅读需 5 分钟

过去几年,"云原生"成了企业IT圈的流行词。微服务架构、容器化部署、K8s编排、弹性伸缩——这些概念充斥着各种技术会议和云厂商的营销材料。企业CTO们担心不跟上这波浪潮就会被时代淘汰,纷纷投入预算改造系统架构。

但冷静下来看,绝大多数企业应用根本不需要云原生。那些听起来很美的技术特性,对企业内部系统来说不仅没有价值,反而让开发、部署、运维全都更复杂了。云原生架构适用于需要应对海量并发的ToC消费级应用,而ToB企业系统的用户量相对固定,业务特征完全不同。把为巨大访问量设计的架构强加到企业系统上,是技术选型的重大失误。

软件开发技术的重大突破:从编程走向编排

· 阅读需 5 分钟

过去几十年,开发工具在编程能力上不断演进,但编排能力始终缺失。业务系统由门户、页面、组件、模型、服务等模块构成,这些模块的组织关系决定系统架构的质量,而传统开发工具缺乏可视化编排支持,系统结构隐藏在代码中难以维护。软件开发正在经历从编程为主到编程与编排并重的转变,面向编排的架构、框架和工具,在提升开发效率的同时保持架构的长期优雅。

私有化 vs 公有云:为什么私有基础设施更胜一筹

· 阅读需 4 分钟

过去十年,企业软件市场经历了SaaS浪潮。供应商用快速上线、按需付费、无需运维等口号吸引客户,企业似乎只有一个选择——把数据托管给第三方。

把核心数据托管给第三方,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!过去选择SaaS,是因为私有化运维太复杂。但技术在进步,私有化部署已经不再昂贵。SaaS表面便利背后,隐藏着数据安全、供应商锁定、长期成本失控等问题。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这个选择。

低代码/可视化技术的最终形态是什么?

· 阅读需 5 分钟

传统低代码/可视化开发技术通过黑盒规则引擎运行,这种设计极大制约了应用系统的扩展性。它们用更少的表达能力换取更简单的使用方式,在企业级复杂场景下必然走向失败。真正的可视化开发不应该限制表达能力,而是让开发者用可视化的方式编排各种系统模块和技术能力,从黑盒DSL(Domain Specific Language)引擎转向开放的编排协议,从受限的表达转向无限的可集成性。

AI原生应用架构是什么样子?

· 阅读需 5 分钟

AI原生的应用架构不仅要解决AI模块怎么设计和集成的问题,而且要解决传统技术模块怎样被AI模块感知、驱动、编排的问题。企图在旧的事件驱动应用架构中集成AI能力就好比在牛车上使用内燃机,愚蠢低效。传统的ERP、CRM、OA等企业应用必将被新的AI原生应用架构以及开发范式所重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