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级AI应用是什么样子?
整个行业都在探索企业AI应用的落地形态,但很多尝试都走入了误区。输出结果不能局部调整、与业务系统割裂而独立部署、独立UI不能与人协同、号称通用标品,这些都不是生产级AI应用该有的样子。
在传统软件开发模式下,以Cursor为代表的AI Coding工具为开发者提效甚多。这些工具能根据开发者的一句话生成一堆代码文件,但它们生成的内容一定不是开发者想要的最终正确结果。原因在于大模型必定存在幻觉,即使开发者给出的信息非常明确,AI生成的结果也可能存在错误,况且开发者也未必能一次性说清楚所有要求。
不同于消费级场景下用户对AI输出内容准确度的高容忍度,在生产级内容生成场景下,用户需要AI应用提供持续局部调整的能力,且不影响其它正确的部分。如果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完全重新生成,用户等待的时间会很长,token的消耗也将非常巨大。生产级AI应用该怎样支持用户对结果持续局部调整?
在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事务记录场景下,传统软件模块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确定性。在逻辑固化的业务领域仍然应该使用传统软件模块,而在那些需要智力去思考怎么做并且去操作执行的事务执行环节上,则可以借助AI的智力。
一套与传统业务系统割裂而独立部署的AI系统,无法全面理解已有软件模块的能力,无法便捷地对特定软件模块发起调用,更无法基于已有软件模块的能力去编排执行时序。生产级AI应用该怎样对传统软件模块进行感知、驱动和编排?
目前市面上能够看到的AI应用,几乎都为AI配置了专属的独立UI,通常是聊天对话界面。这种在聊天对话框中与AI交流的模式,也是绝大多数人对AI应用的认知。
这种模式有用,但真的还不够。AI的智力潜力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,AI应该像一个聪明的工作伙伴一样,在人类可操作的UI上与人类协同工作。人类可以对AI的操作进行确认或调整,AI可以代替人类执行业务系统上的操作。生产级AI应用该怎样支持AI与人类基于UI的协同工作?
不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、业务规则、业务数据、业务模型都是不同的,企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。企图打造一套通用的AI应用必然是行不通的,生产级AI应用一定是定制化开发的。生产级AI应用该怎样支持企业私有数据/知识/特有业务模型的理解使用?
整个行业都在探索生产级AI应用的形态,但尚无定论。JitAi对生产级AI应用提出了具象化定义:AI对传统软件模块的感知、驱动和编排,AI与人类基于UI的协同,AI对企业私有数据/知识/特有业务模型的理解使用。
AI对传统软件模块的感知、驱动和编排
传统软件系统成本低、确定性高,在操作逻辑固化的领域仍然有效,AI智件要与其原生融合,而不是取代。AI要使用企业私有的信息化系统,让AI功能嵌入到信息化业务流程中,作为不同的事务执行助理嵌入到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中。这些事务执行类的AI助理和系统的事务记录管理功能是原生一体的,相互驱动和调用。
在JitAi的AI原生应用架构中,应用遵循**JAAP(JitAi AI Application Protocol)**协议,应用的每个模块都是自描述的,这种描述信息在开发阶段就产生,而且足够精炼、足够准确。AI不需要读取大量代码和文档,就可感知到系统模块的能力。
一个业务操作流程通常需要调用多个独立的系统模块,并且需要按照一定的时序执行。JitAi支持在可视化界面上为特定业务操作开发专用的AI助理,AI助理要使用的系统模块也是以可视化形式添加的,这些模块包括各种业务数据增删改查功能、自定义的业务函数以及前端页面操作。在运行时,AI根据业务数据和用户需求驱动对特定功能模块的调用,智能编排多个功能模块的执行时序。
AI与人类基于UI的协同
AI作为智能助理辅助人类工作,人类可以对AI的决策和动作进行观察与干预,共同实现工作成果的正确性。在使用JitAi开发的AI应用中,AI助理不仅可以与人对话,还可以操作人类操作的一切界面UI。AI的操作以人类完全可理解的方式被可视化,人类也使用相同的UI界面去精准干预AI的结果。
这种AI对前端UI的操作能力也得益于JitAi的AI原生应用架构,前端功能模块作为系统模块的组成部分,同样可以被AI感知、驱动和编排。
AI对企业私有数据/知识/特有业务模型的理解使用
不可能存在一种AI应用,在对企业私有数据/知识/业务模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,就能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。这也是生产级AI应用必须定制开发的原因,通用标品行不通。
企业的数据和知识资产都可以通过建模的形式被AI理解使用。JitAi提供便捷的领域结构建模能力和模型操作能力,人和AI基于双方都能理解的模型,在UI上协同工作。结构建模包括数据表模型定义、各领域特有的Doc/Excel文档模板的定义等业务实体对象的定义。JitAi提供了对各类数据模型的操作能力,这些能力作为系统模块的一部分,可被AI感知、驱动和编排。
结语
生产级AI应用不是一个独立的聊天机器人,而是与企业业务系统深度融合的若干个智能助理。企业智能化建设并不是为传统系统简单加上AI功能,而是从AI原生的视角重构业务系统,让AI的智力得到充分发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