缓存配置与使用
在极态云中,平台支持多种缓存类型,包括 Redis、SQLite 和 TongRDS,能够覆盖从开发测试到生产部署的不同场景。缓存适合存放读取频繁且可容忍短暂不一致的数据,比如用户会话、验证码、热点配置、列表聚合结果、限流计数等。系统会自动为不同应用加上键名前缀,避免跨应用冲突。 内置缓存用于“开箱即用”的开发/测试环境:桌面环境默认使用 SQLite,服务器环境默认使用容器内Redis。生产环境推荐独立部署 Redis,并在应用中创建对应的缓存实例。
缓存服务配置
在配置缓存之前,先明确使用场景与部署环境:开发/测试可使用内置缓存快速启动,生产环境建议使用独立 Redis。
打开应用的开发区门户“元素目录树”,依次点击 +
->更多
->缓存存储
,选择需要的缓存类型(Redis缓存、SQLite缓存、TongRDS缓存)。
弹出参数配置面板,按提示填写连接信息并保存。生产环境建议将连接参数通过环境变量注入,避免把密码等敏感信息写入仓库,参考:数据库连接安全配置。
创建后可通过右上角测试连接
按钮快速自检。
多缓存服务管理
你可以在同一应用内创建多个缓存实例,例如 缓存A
、缓存B
、默认sqlite缓存
等,用于不同业务模块需要。
缓存编程接口使用
获取缓存实例:
fullName = "缓存元素的fullName" # caches.MyRedis / caches.DefaultCache 等
cache = app.getElement(fullName)
字符串读写与过期:
cache.set("user:1001:name", "张三", 3600) # 写入,1小时过期
name = cache.get("user:1001:name") # 读取
cache.expire("user:1001:name", 600) # 将过期时间改为10分钟
数值与计数:
cache.setNumeric("visit_count", 100)
current = cache.getNumeric("visit_count")
next_val = cache.incr("visit_count", 5)
键管理:
kesy = cache.keys()
exists = cache.exists("user:1001:name")
if exists:
cache.delete("user:1001:name")
连通性检查
alive = cache.ping() # True 表示连接正常
更详细接口参考: